在中国,人们有给孩子起小名的习惯,尤其是在农村,诸如剩、铁蛋儿之类的贱名多不胜举,人们为什么要给孩子起这种小名呢?
有关起小名的习俗,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史记》中,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便被其父称为“犬子”。有种观点认为,给孩子起贱名,源自古人的名字。古代的,经常会有名、字、号等。所谓的名,是孩子出生后父母亲给取的;到孩子成年之后,由长辈赐予字,寄托对孩子的期待和祝愿。在这以前,父母为了表达对孩子的宠爱,会给孩子起个小名,亲人或朋友都如此称呼孩子。秦汉之后,人们认为小名不雅,不够庄重,才立了“正名”。
但是更多的观点认为,人们之所以会给孩子起小名,源自古人的迷信。人们认为,孩子若想平安顺利地长大成人,必须有一个能够承载命运的名字。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古代,孩子夭折的事情经常发生。 人们不认为这是现实原因造成的,而是认为妖魔鬼怪在作祟。笃信神明鬼怪学说的人,为给孩子保命,想出了给孩子起贱名的方法。巧合的是,经常被家人唤贱名的孩子,要比没有贱名的孩子好养活得多。于是,人们更加相信,孩子有了小名,妖魔鬼怪会因贱名而厌弃这个孩子,妖怪不喜、魔鬼不爱的孩子自然就会远离灾祸,平安健康。
通常,人们会借用身边的飞禽走兽、花虫的名字唤自家小孩,这样不仅好记,而且不易为鬼怪识别。而且,诸如“阿”、“狗蛋”、“牛娃”之类,更是象征着如牲畜般健壮,并富有生机。总之,起贱名是大人保护孩子、祝愿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种表达方式。如今,给孩子起贱名的情形已经越来越少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