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模”就是榜样。我们一般把人的模范行为、榜样作用、为人师表的风范称为“楷模”。这个词由来已久,如《后汉书·卢植传》:“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卢植,字子干,东汉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声如洪钟、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少与郑玄师从马融,通古今学,为当时大儒。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后汉书》上那段话是曹操赞美卢植的,说他为儒学大家,士人的楷模,国家的栋梁。“楷模”一词虽与卢植有一定关联,但最初却是指的两种。
楷树俗名黄莲树,是制作家具的好材料,又易于雕刻,不腐不折且木纹清晰可见。相传在孔子墓前,生长着一株楷树,为子贡所植。此树树干挺拔,枝繁叶茂,长势端庄,巍然兀立,正气浩然,为诸树之榜样。但后来被雷电击毁,今仅存“楷碑”和“楷亭”。模树其叶随时令而变,春天青翠碧绿,夏时赤红似血,秋日洁白如玉,冬则乌黑如墨。因其各季色泽纯正,“不染尘俗”,便为诸树榜样。
相传,在周公墓旁,生长着一棵这样的树木。据明朝叶盛《东日记》载:“吴正道,东隅人,明六书,许慎《说文解字》不足者补之,临川 吴文正公澄问曰:‘楷模二字假借乎?’曰:‘取义也。’曰:‘何以取木为义?’曰:‘昔模木生周公冢上,其叶春青夏赤秋白冬黑,以色得其正也。’”这里的模树颇为神奇,颜色可随季节而变,而不像其他树木春绿秋枯,有“不落世俗”之义。周公和孔子都是后世儒家推崇的圣人。于是,人们便于用生长在他们墓旁的树木来比喻他们正直高尚的人格。因此,才有了“楷模”的说法。因为这两种树是其他树的榜样,后来借物喻人,“楷模”就成了我们中那些值得尊敬的人或事了。
扩展阅读:模范
模范现多指值得仿效的人物或事迹,但在古代“模”和“范”均是铸造青铜器的主要工具。今天我们看到的司母戊鼎高大精美,反映出青铜器铸造的很高水平,但铸造过程却极为复杂,需要大量的“模”和“范”才能完成。制造一件青铜器,包括塑模、翻范、烘烤、浇铸等若干工序。
“模”是用泥制成的实心模具,“范”在“模”上贴泥,经翻制而成。一件复杂的青铜器往往需要很多块“范”,否则难以起“范”使其从“模”上脱落。山西侯马出土的大型编钟铸范共有九十多块,非常精巧,这说明当时青铜铸造工艺达到了纯熟的水平。由于“模”和“范”都反映了“规制、标准”的含义,后来被引申为人际交往的礼节和为人处事的原则。人的行为或事迹符合标准,便是“模范”的一种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