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从上面的诗句中可以看出,从古至今,晚霞是文人墨客们歌咏时常采用的意象。晚霞的形成也是有科学道理的。
先说背景:蓝天。阳光进入大气时,波长较长的色光,比如红光,透射力大,能透过大气射向地面,而波长较短的紫、蓝、青色光,碰到大气分子、冰晶、水滴等时,很容易发生散射现象。被散射了的紫、蓝、青色光布满天空,就使天空呈现出一片蔚蓝。太阳落山的时候,天空并不显现蓝色而是显现出红色,而正在下落的太阳也变成暗红色。由于傍晚太阳落山时是斜射地面,光线照射到地面之前所穿透的大气厚度要比正午时分厚很多,所以在途中会遇到更多的微粒,使得阳光中的紫色和蓝色的色光往四面八方散射开去,仅留下一点点肉眼看得见的橙红色光线,这些光线波长较长,翻过了中间的各种障碍,进入到人们的视线中。
细心的人还会发现,天穹在落日后的一段时间里会重新呈现深蓝色,这也曾经是科学家们关心的现象。几个物理学家在50年前揭开了这个谜:导致黄昏时天空呈现蓝色的是一种特别的物质。这种特别的物质在离地球表面20至30公里的高空处聚集成厚厚的一个层面,叫臭氧层。这种气体对正在下落的太阳光起到像颜色过滤器那样的作用:截获太阳光中的黄色和橙色,却毫无阻拦地让蓝色的部分通过,所以天空会呈现出深蓝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