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来到最后一年,南京皇城一片大火,建文帝朱允炆失踪,从此成为历史的悬案。有人甚至说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暗中目的也是为了找寻朱允炆,但到如今,也没有确定的答案。我们来瞧瞧到现今有关朱允炆最后下落的各种说法。
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谜,哪种说法最靠谱?
福建宁德市上金贝村说。这个说法近几年甚嚣尘上,甚至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潘群,著名明史学者马渭源,都经过考察认为这个地方是建文帝的最后归宿。理由有三;一是宁德支提寺的明代袈裟,该袈裟绣有九条龙,龙图在明朝只有皇帝敢用,这件袈裟应是曾做过和尚的元太祖朱元璋之物,建文帝出逃时匆忙披上这件袈裟假扮和尚逃走。其二是墓及装饰。该墓的前面两边各有一条闭嘴龙。这是明代墓的标志。墓塔下有莲花座撑起,这跟和尚有关。墓的规格不是一般百姓甚至普通官员的。此外,墓的朝向为座正北朝正南,只有皇帝才能取这个方位。三是墓所在的村中有郑姓人氏,疑是跟建文帝一起逃出的大臣翰林待诏郑洽的后裔,并有族谱详细记载了建文帝来此的经过。但这个说法有漏洞,当地学者拿到的族谱是手抄本,原谱主人早年去世,原谱已经无迹可寻,其手抄本错别字较多,如把“惠帝”写成“废帝”,把“朱允炆”写成“朱允汶”,《李氏族谱》中有篇撰于1460年的《龙回寺序碑文》,其中载录了一位叫广文的和尚修建了龙回寺,有人将其与建文皇帝对应,有些牵强。
贵州红崖天书说。根据这一说法,认为建文帝逃到了贵州安顺,并且留下了著名的“红崖天书”,有的学者认为红崖天书就是建文帝的讨燕檄诏。 贵州安顺平坝县境内的高峰寺,据《平坝县志》记载:高峰山寺内斋堂地下有一个藏身洞,洞底有一块石碑上刻有“秀峰肇建文迹尘知空般若门。”的铭文,此外,寺中的另一块石碑上刻有开山祖师秀峰收留建文帝的经过。但是红崖天书文字至今无从解读,而且被破环过,仅仅依靠红崖天书即证明为建文帝的遗迹也是牵强的。
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谜,哪种说法最靠谱?
湖南永州新田县说。湖南永州新田县有古城堡工程大观堡,堡垒规模宏大,石头垒成的堡垒周长346米,城墙残高4米左右,疑为建文帝避难行宫。后经部分文物和史学专家多方求证,认为建文帝极有可能避难新田。万历《钱塘县志·纪制》记载:“东明寺在安溪大遮山前,建文君为僧至此,有遗像“。(《杭县志稿》卷八)“相传朱允炆遁迹至此,时旭日始旦,题曰东明。自归国后,方知为帝。今范其遗像。有手植牡丹,色白如银“。据记载东明寺大雄宝殿内右侧有朱允炆塑像,殿柱上刻有如下对联:僧为帝,帝亦为僧,一再传,衣钵相授,留偈而化;叔负侄,侄不负叔,三百载,江山依旧,到老皆空。
江西说。这一种说法认为:朱允炆晚年化名詹碧云,隐踪在江西上饶玉山三清山任三清宫住持道士,在三清福地借修建道教宫观为掩护,巧妙修筑了“明治山詹碧云藏竹之所“的陵墓和其他相关石雕、楹联、三清山石刻260余处,留下了“风流建水翁承赞,樽酒论文千载同”的诗句,理由是:在三元风水里,巽卦是文昌位,卦数为4,又称四文曲星,有象征尚文的皇帝朱允炆的“建文”称号。在伏羲先天八卦里,巽卦卦数为5,故隐含有“九五”尊数。巽卦在易经64卦中排序第57卦,属中上卦,象曰:“一叶孤舟落沙滩,有篙无水进退难,时逢大雨江湖溢,不用费力任往返”。这个卦是同卦相叠,巽为风,两风相重,长风不绝,无孔不入,巽义为顺,谦逊的态度和行为可无往不利。建文帝属肖为蛇。蛇居巽位,正得其所。巽卦五色:青色、绿色、蓝色、碧色、洁白,暗应碧云假托之名。
江苏说。明成祖曾派一个叫胡濙的人,外暗访建文帝踪迹。胡濙后来访得朱允炆离开紫禁宫后,削发为僧,既没有去神乐观,也没有去西南、东南周游避难,而是被僧司溥洽所救,一直藏在江苏吴县普洛寺内,此后一心为僧,无复国之意。虽然没有史料证明,有人认为胡濙确实找到了建文帝。近年徐作生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实地考察后,指出:永乐二十一年,朱允炆死于江苏吴县穹窿山,终年46岁,葬于皇驾庵后的小山坡上。
浙江兰溪说。这种说法认为,建文帝出逃之后没有去贵州,而是就近在在兰溪市东山上的一座古寺归隐,东山又名皇回山,是金华山脉的一支,寺院中还保留有建文帝的隐居之处和古碑遗迹。在寺院的大殿内,塑的是身穿袈裟的建文帝像,左右两旁分别为伴帝出家的杨应能、叶希贤两人,殿内的后壁绘有建文帝逊国出逃的路线。此外寺院内还保留有建文帝出家后所作的几首诗:“百官不知何处去,惟有群鸟早晚朝”;“尘心消尽无孝子,不受人间物色侵”。
湖南省湘潭市何氏家族说。一个名叫何歌劲的湖南省湘潭市锦石乡学者,通过十年的考证和研究,发现在修订于民国18年(公元1929年)的湖南湘潭锦石乡何氏族谱中,何氏的始祖名字叫何必华,这个人很有可能就是当年在靖难之役中为躲避皇叔朱棣的追杀而隐姓埋名的建文帝朱允炆。
回宫说。明代王鏊所著的私家论史笔记《震泽纪闻》及其他几部明代野史中,记述了一段令人震惊的神秘故事:大明正统年间,一位御史因公外出,左右随从鸣锣开道,呵斥街上闲人回避让行。一位气宇轩昂、须眉皆白的老僧当道而立,巍然不动。御史见状,亲自出轿询问,那苍髯老僧不慌不忙地答道:“我就是建文帝朱允炆!”这位老僧后来还被宫里服侍过建文帝的老太监验证确认过,但是第二天这个老太监就上吊身亡,原因未知。此后,明史记载当时的皇帝明英宗并未深究此事,也没难为老僧,而是将老僧好好的奉养在宫中,颐养天年。老和尚死后被安葬在西山,薨后虽未加封谥号,但碑上赫然刻有“天下大师”四个望之触目惊心的大字。 一个老和尚被称为“天下大师”! 前明“天下大师”之墓与碑刻晚至民国初年依旧存在,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曾在颐和园后山上亲眼见到过“故明天下大师之墓”,并在其著述中提及。
建文帝的下落至今还是没有确实的证据可以证明,唯一肯定的是,如果他真的出逃了,那么他的日子一定是艰难苟活的,至于他最后的归宿,大家觉得哪种说法最靠谱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