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就整个学术生涯而言,你如何评价那一时刻?

宇宙中最明亮的天体之谜

马丁·施密特: 这是我整个研究生涯中最重要的发现。我进行的很多其它研究都是长期工作,首先我在荷兰研究星系结构的21厘米波长线(放射波长),在20世纪50年代利用21厘米波长试图揭开星系的旋转结构,然后又进行了其它工作。有趣的是,虽然大多数其他研究都耗费了好些年的时间,但所有的结论都在一个月内产生,具体来说,是在某个下午。

问:类星体本质的发现是如何影响天文学和我们对宇宙的理解?

马丁·施密特:这其中涉及两个方面。天体物理学非常重要,这主要是因为黑洞的存在,而且很明显黑洞在不断积累物质。当你向黑洞“喂养”物质,就会产生一个异常明亮的吸积盘,后者比整个星系更明亮,虽然这不可思议,但的确正是我们所观测到的天体。虽然在此之前从未观测到它,但这一发现非常重要。

宇宙中最明亮的天体之谜

另一方面便是当你观测统计数据时会发现,100亿年前,类星体的数量大约是现在的100倍。而这一发现是基于【施密特的】数据统计工作,并发现了从量、红移以及其它方面来说完好定义的完整样本。

在宇宙中仍存在少数类星体,但它们看起来即将亡。这非常奇怪,同时研究它们也异常困难。你唯一能做的是展开整个光谱并细致研究它,获得红移数据以及放射气体的情况。但这仍无法实现搜集所有精确细节信息,因此它也涉及一些理论研究——尤其是1969年英国剑桥大学唐纳德·凌澄-贝尔(Donald Lynden-Bell)的研究——从而得出其中涉及黑洞以及从周围环境吞噬物质的理论。

问:类星体使得天文学家能够回溯过去,对吗?

马丁·施密特: 的确如此。类星体如此明亮以至于你从很远的距离都能看到它们,而很远的距离需要光行驶很多年才能到达。因此借助类星体你可以追溯过去。你可以观测很古老的天体,产生的红移越大,它们存在的时间越久。这也是整个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你可以记录宇宙的进化和内容。1965年我就已经提供了类星体在宇宙中是如何进化的完整理论和结果,直到现在这些理论仍然有效。

问:该领域的现状如何?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对类星体的理解是否有了更多进展?

宇宙中最明亮的天体之谜

马丁·施密特: 在过去的50年间,对类星体的理解几乎没有大进展。3月14日出版的期刊《自然》中就有一名天文学家批评这些年天文学的发展并没有实现这一目标。但它的确是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因为你只能观测到一个点光源,你无法看到它的结构因此无法细节研究它。

问:我们如何才能更好的理解到底是什么驱动了类星体?我们是否需要更精良的仪器?我们是否需要更好的理论支持?

马丁·施密特: 我们必须获得有关宇宙最高的清晰度,也即描绘一张类星体的地图。目前这并非不可能,因为在超大基线射电天文学里,你拥有蔓延数公里长的干涉仪,并且有大量无线电天线同时研究同一类星体,你能够获得一张具有极高分辨率的地图。你所观测到的现象将非常有趣,因为所有的运动都是向外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