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4齿尖,舌齿有3齿尖,成鱼有2齿尖,尾鳍和第二背鳍在性未成熟时分开,广泛分布于南半球大部分地区,但多见于澳洲南部、新西兰、智利。澳洲七鳃鳗成体栖息于海洋中,寄生其他鱼类,以其他鱼类的血肉为食,繁殖时同大多七鳃鳗类需溯河洄游产卵,幼体4年后成熟。
背眼七鳃鳗科也称袋七鳃鳗,分布于南半球,仅背眼七鳃鳗属1属3种,成鱼眼背位,舌齿弧形,两端各有一大齿尖。如背眼七鳃鳗(见上图),别名小眼袋七鳃鳗,体长可达35厘米,口盘大,上唇齿板1对,每板有3齿尖,比较锋利。舌齿弧形,两端各有一大齿尖,成鱼眼背位,眼球较大,雄性口囊延伸到第七腮,为智利特有物种,分布于智利瓦尔特莱索海岸到蓬塔阿雷纳斯海岸,幼体栖息于沿海附近的河流中,埋在河底下,成熟时于冬天迁徙到海洋中。2006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春末夏初,成体从大海溯河洄游,产卵,幼体在腐殖物丰富的河流生长发育。因栖息地的丧失,农药等环境污染、人类拦河筑坝等导致生态环境的改变导致幼体成活率难度加大, 加上鱼类等外来入侵物种的捕食,该物种同澳洲七鳃鳗被列为濒危。
密恐者的噩梦,圈圈大黄牙!
恩,根据种类的差异,七鳃鳗的体型有大有小,不一而足:海七鳃鳗堪称七鳃鳗家族中的巨无霸,其体长可逾70cm;而日本七鳃鳗成体可达40-50cm,北极七鳃鳗体长为30cm上下,这两位深谙中庸之道,长得规规矩矩、不大不小。
小型七鳃鳗,如溪七鳃鳗,体长只有15-19cm,就和初中少女的柔嫩脚掌差不多大,观之倍感细弱可爱——当然啦,前提是它们不张嘴。
不张嘴时,老朽还挺可爱的哈
七鳃鳗是鱼形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它们没有下颌,无法咀嚼;最大的特征,在于那吸盘状的嘴部。不带任何偏见地说,它们的嘴就像筒状的马桶吸,吸盘里长出一颗颗尖细小牙,如漩涡般一圈圈排列。
若您是初次目睹这宛若梦幻般的口中景色,想必现在一定大惊失色、头皮发麻。
短头背眼七鳃鳗(见上图),别名短头袋七鳃鳗,一般长35-40厘米,最长体长可达50厘米,外形似鳗鱼但体薄,身体后半部的两个背鳍较低,体色蓝灰色或褐色,眼睛较小,位于头部的顶部,分布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与早熟背眼七鳃鳗不同,该物种为寄生七鳃鳗类,
七鳃鳗成体大部分时间栖息于海洋中、河口地带,以其他鱼类血肉为食。幼体成熟后从肖尔黑文河、新南威尔士州迁徙到圣文森特湾、澳大利亚东南部,生活于海洋中。繁殖季节,成体溯河洄游产卵,幼体成熟需3-4年。
早熟背眼七鳃鳗(见上图),别名早熟袋七鳃鳗,体长12-15厘米,外形似其他七鳃鳗,纤细较薄,背部深蓝色,腹部灰色,眼睛较小,位于头部的顶部,后身的两个背鳍较低,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终生仅栖息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南部的摩拉雅(Moroya)河和Tuross河,不像大多七鳃鳗类需进入大海生活,为淡水非寄生七鳃鳗类,幼体与成体外形相似,但体长与颜色不同,需三年性成熟。被列为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易危物种。背眼七鳃鳗虽多达3种,但图片稀少,但从外形、习性上与七鳃鳗科的相同或相似,有的把背眼七鳃鳗科并入七鳃鳗科作为其中的背眼七鳃鳗属。注:本篇标题和其他地方都使用七鳃鳗类的图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