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发现,那些在实验中用于科学研究的黑猩猩、黑猩猩孤儿、被陷阱捕获或被非法贩卖的黑猩猩,都有抑郁或创伤后精神失调症状。一些精神压力较大事件也会在动物的基因里留下印迹。2014年,研究人员发现,那些独居的非洲灰鹦鹉比那些成双成对者基因创伤更严重。科学家用染色体端粒来解释这一现象。染色体端粒就是染色体端位上的着丝点,会随着年龄增长或压力增大而缓慢缩小。独居的9岁鹦鹉的染色体端粒,竟然与成对生活的23岁鹦鹉的染色体端粒一样短。看起来,社会剥夺问题已对鹦鹉造成了心理压力,就和人类的心理压抑一样。
不仅仅是人类,心理疾病同样会出现于其它动物身上,而且似乎已经存在了数亿年。
突触与许多认知过程有关,如学习新事物或集中注意力。
其它压力事件也会在动物心理留下阴影。比如,许多军犬都患有犬科创伤后精神失调症状,它们的行为与那些受过战争创伤的士兵有些相似。为了治疗这些军犬,人们使用了一般用于治疗人类恐慌或焦虑症的药物。在民间的普通犬类中,也常见类似的行为,如因为恐惧而颤抖,它们通常都曾经从一场自然灾难中幸存了下来,或是已被主人遗弃。
目前,所有的相关案例都来自圈养哺乳动物或宠物。动物行为专家马克-贝科夫认为,这并不意味着野生动物就不会有心理疾病。贝科夫曾经在怀俄明州大提顿国家公园里见过一只行为极为古怪的野狼崽,他将这只小郊狼取名为“哈里”。贝科夫介绍说,“它不太像一只郊狼,它非常不合群,甚至似乎根本无法理解其它郊狼的语言或行为。它也不知道该如何与其它郊狼相处。”2008年,他在《动物的情感生活》一书中指出,“哈里似乎患有郊狼自闭症。”当然,贝科夫的观点只是一种猜测。
人类大脑的神经元网络。
当大脑的神经元出现问题时,许多精神健康疾病也随之而来。
到目前为止,人们还很难发现野生动物是否患有心理疾病,而且也难于验证。原因很简单,患有心理疾病的动物在野生环境中也许不会表现出来。它们并不需要像人类那样,患病时需要照料和帮助,因为这并不是那种一定要紧急完成否则就无法生存的任务。即使有人看到了某些动物似乎很悲伤或行为古怪,他们通常也不会去试图弄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更确切地说,很难判断一个似乎古怪的行为究竟是不是疾病的症状,也有可能是一次偶然出现的意外现象。在许多情况下,我们甚至不知道如何确定“正常行为”的组成要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