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不信由你。”老汉依旧微笑着。当程学华回过神来,却见那老汉像神话中的人物一样,在夕阳的照耀中,消失在坑边的柿树林,从此再不见他的踪影。 翌日,程学华按照老汉指点的位置,半信半疑地开始钻探,果然有陶片被提了上来。

老汉指点的位置

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某村民在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打井时,意外地发现一个长方形的秦代兵马俑坑,1976年又有两处兵马俑坑出现在世人面前,三个坑的总面积为22,780平方米。本书真实地再现了千古一帝秦始皇陵八千兵马俑发现、发掘的详细经过,并以兵马俑军阵所展现的线索,全景式地探寻了两千多年前大秦帝国皇帝秦始皇及臣僚妃嫔的不同命运。

秦始皇兵马俑发现记,神秘老汉指点俑坑位置

  地下军阵向两千年后的人类发出信号

  1974年初春,严重的旱情威胁着中国西部八百里秦川,坐落在骊山脚下的西杨村也不例外。奔走了一下午的西杨村生产队队长杨培彦和副队长杨文学,站在柿树园一角的西崖畔上,眼望着这片只长树木、不长庄稼的荒滩。杨培彦终于下定决心,挥起镢头在脚下石滩上画了一个不规则的圆圈:“就在这里吧?”

  此时的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这个不规则的圆圈意味着什么。

  翌日晨,以西杨村杨全义为首的杨新满、杨志发等6个青壮年,挥动大镢在杨培彦画的圆圈里挖掘起来。他们要在此处挖一眼大口径的井,以解决燃眉之急。

  当挖到1米多深时,出乎意料地发现了一层红土。这层红土异常坚硬,又一镢头下去,只听到“咚”的碰撞声,火星溅出,却无法穿透。这是一层大约30厘米厚的黏合状红土,很像烧窑的盖顶。

  不到一个星期,这口直径为4米的大井就已深入地下近4米。他们手中的镢头离那支后来震惊世界的庞大军阵,只有一步之遥了。

历史记下了这个日子

  1974年3月29日。当杨志发的镢头再抡下去又扬起来的瞬间,秦始皇陵兵马俑军阵的第一块陶片出土了。同时,井下也有人发出惊呼:“瓦爷!”摆在面前的是一个陶制人头,形象极为恐怖。只见这个人头顶上长角,二目圆睁,紧闭的嘴唇上方铺排着两撮翘卷的八字须。

秦始皇兵马俑发现记,神秘老汉指点俑坑位置

  如果不是1974年夏天的那场大旱,如果不是老农那神奇的一锄头,或许秦始皇这位千古一帝,将会有着更多的安静。

  1974年夏,炎热的烈日摧残着陕西省的每一个角落,干旱的土地如同皴裂崩血的皮肤一般令人触目惊心。

  西杨村的村支书凝视着陶俑思来想去,渐渐觉得此事非同一般,便写了一份报告,上交给了当地政府。

  陕西省博物馆、临潼县文联等文物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实地考察之后,凭借专业知识及多年的考古经验,他们认定这是“秦代武士俑”。而考虑到该地距离秦始皇陵遗址保护区仅1.5公里,他们断定这些陶俑就是秦始皇帝陵的陪葬品。为避免这些珍贵文物被随意丢弃或再次遭到破坏,研究人员便将这些破损的残俑运到了当地的博物馆。

  而在县博物馆,文物考古专家赵康民耗时3天,将这些残损陶俑碎片经过反复拼装,复原成了两个栩栩如生,面色冷峻,身着铠甲,身高达178公分的古代武士俑。同时,一份详细的文物考察报告被上报给了国家,并引起了国家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随即国家开始组织文物相关部门进行发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