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物理、天文学教授马克认为从这些线索中推出多宇宙猜想显然有些冒险,我们也可以根据大爆炸模型来解释“两半”宇宙之间存在的不同性,不对称特点可能是统计上的巧合,或者它的确暗藏了某种未知的机制,我们观察到的现象仅是冰山的一角。
科学家认为大约在大爆炸发生38万年后,光子从宇宙“四面八方”穿过,每个光子中都“印”着关于137亿年前大爆炸的信息,其中就有宇宙起源的谜底。
根据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调查,在38万年时宇宙各处的温度几乎是相同的,平均偏离度仅为十万分之一。
根据原来的宇宙大爆炸模型,宇宙应该是均匀地被拉伸,温度和物质分布呈现随机性,宇宙中的冷热斑点区并不是现在观测到的那样。
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让我们看到了早期宇宙存在的神秘波动,但科学家认为可能是一个测量误差,但后来普朗克探测器更加详细地绘制出宇宙神秘波动的痕迹,对此,加州理工学院宇宙学家肖恩·卡罗尔等提出而来几个相互碰撞理论来解释大爆炸后宇宙出现的不对称现象。
科学家分析普朗克探测器的数据后发现宇宙之所以出现大尺度不对称性,是受到了其他宇宙的撞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