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上时常会报道“不良商家将大马哈鱼当作三文鱼来卖以获得暴利”,然而也有人说大马哈鱼实质就是三文鱼。那么,大马哈鱼与三文鱼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1.png

同科不同属

三文鱼(salmon),学名Oncorhynchus,也叫撒蒙鱼或萨门鱼。其英语词义为“鲑科鱼”,分为鲑科鲑属与鲑科鳟属,所以准确的说Salmon是鲑鳟鱼。三文鱼呈银灰色,鳞片细小,牙齿尖锐,体侧扁但背部隆起。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北部及欧洲、亚洲、美洲的北部地区,涵盖种类繁多且因地域而异。其中,挪威三文鱼即为大西洋鲑(Atlantic Salmon),阿拉斯加三文鱼为大马哈鱼(Chum Salmon),红三文鱼为红大马哈鱼(Sockeye Salon)等。由此可以看出,大马哈鱼也是salmon的一种,但由于传统中文意义上的三文鱼仅指大西洋鲑,所以关于“大马哈鱼是不是三文鱼”这一说法产生了歧义,实际上大马哈鱼与三文鱼是同科不同属的。

微信截图_20200106102307.png

为产卵长途跋涉

大马哈鱼是一种溯河洄游性鱼类,生活习性独特。一般而言,每年7、8月,它们从海洋逆流而上,到平静的水段繁衍后代。在行进的过程中,由于不像人类一样拥有双腿可以轻松跨过障碍,大马哈鱼只能依靠身体不停地跳跃来翻过堤坝和瀑布。并且这一途中,大马哈鱼还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它们既可能受到巨浪的袭击,也可能被沿途的熊当作美味吃进肚子,但大马哈鱼本身在迁移的过程中是不进行摄食。只有经过这样艰难而长期的跋涉,它们才能抵达最上游的一个平静的湖面产卵。而大马哈鱼之所以要这样历经千辛万苦前去产卵,是因为它们的卵只能在淡水中生存,当然,也不排除有其他原因。

变色

大马哈鱼在做好产卵准备时,通过性激素的大量释放,发生变色,其表面变得非常鲜艳。更为悲壮的是,一旦产卵后,大马哈鱼便会死亡(部分大西洋大马哈鱼则不然),结束它短暂且艰辛的一生,并且它所产下的卵也很可能成为鸟类的腹中餐。

大自然的好助手

尽管大马哈鱼的命运非常凄惨,但是它对生态系统的维持作用却是巨大的。一方面,洄游会把它们在海洋中吸收的大量的物质和能量带回到内陆,以此养活内陆的许多生物。例如为北美灰熊提供能量,以供冬眠,可以说洄游实现了大自然内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