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大国的“土豆梦”
至于土豆何时传入中国,学术界尚无定论。有学者认为,土豆是17世纪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后来逐渐在全国各地引种栽培。不同地区也形成了各自的土豆消费习惯。然而,在中国,土豆的消费大多以蔬菜为名。虽然不乏“食菜兼备”的宣传,但土豆并没有被纳入主食。
在世界范围内,科学家们把土豆定义为地球的“未来食品”,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主食革命,显示了土豆发展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目前,全球有148个国家种植土豆,总种植面积1838万公顷,总产量近3亿吨。截至2019年,我国土豆种植面积约8000万亩,总产量8000多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6%。据估计,到2025年,马铃薯的主食消费量将达到50%以上,届时土豆将成为除大米、小麦、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食。
事实上,在国际土豆年前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土豆国。当时,我国还提出了几项主粮转主粮的方案,并进行了深入探讨。早在2015年初,土豆主食战略开始进入国家战略层面,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缓解生态环境压力、解决消费者营养不均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土豆虽然一直是中国人的食物,但对“主食”和“副食品”的界定却有很大不同。马铃薯主食的内涵是将土豆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主食产品,实现从副食品消费向主食消费。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技术层面解决土豆的贮藏、加工、运输、消费等问题。鲜土豆含水量约80%,不利于保存和运输。实现土豆主食产业化,要做好土豆面粉的加工和贮藏,进一步发展马铃薯馒头、包子、面条、面包等产品。古秘鲁人曾把土豆做成“昌诺”食品,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冷冻脱水的土豆食品。
中国实施马铃薯主食战略面临的最大挑战可能是改变传统的饮食习惯,真正让土豆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主食”。当中国马铃薯梦想成真,不仅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