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人哭丧,赚取一定报酬——随着电视剧《手机》热播,里面的哭丧人路之信,引发了人们对哭丧者的关注。
事实上,哭丧人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因其特殊性而“低调”地存在。在重庆、成都两地,哭丧人与他们所在特殊乐队,在过去十多年中已职业化发展和形成了一个竞争的市场。
调查显示,哭丧人多是曾经的下岗者。他们靠哭泣与哀唱获得收入,维持生活。他们与乐队其他人一样,认为自己是在经营一个职业,做好一份工作。
“叮叮猫”胡兴莲哭丧时,常有一些特别的动作,下跪、匍匐在地甚至爬向灵前等,增强现场效果
胡兴莲扎起两个辫子,各翘向一边的天空。
她的艺名叫叮叮猫(重庆方言,蜻蜓的意思),两个像蜻蜓翅膀的辫子,是她的标志。每次“演出”,她都扎起这样的辫子。
她52岁了,是一名哭丧人。
哭丧是一种古老的丧葬习俗。资料显示,挽歌入礼,起源于汉武帝时期,流行于南北朝。不同的民族、地区有不同习俗。文革时期,哭丧被认为是封建流毒曾沉寂。改革开放后,在一些地区又兴起。
这些历史,胡兴莲并不了解。不过她并不避讳自己的职业。她说哭丧是“演出”,表演得好,才会得到认可。
据重庆当地媒体报道,胡兴莲被认为是重庆十大哭丧人之一。她曾接受过新加坡电视台等媒体采访。
现在的胡兴莲,已不单单是一个哭丧人。她是一个乐队的老板。
7月4日,金国荣组织的乐队在表演。金国荣(右)此时是琴手。
这乐队,是特别的,主要参与红白喜事,间或参与商业演出。据介绍,在重庆,一个较为成熟的乐队,由四到十人组成,人手紧张时,歌手兼任乐手,人手充裕时,有专门乐手,键盘、鼓手、小号、萨克斯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