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绿松石饰件来自鲍峡镇
考古人员除了发掘出大量青铜器,还发现每座春秋殉人墓都出土有绿松石饰件。
中国绿松石主要产于鄂西北郧县、竹山及相邻的陕西白河一带。专家指出,郧县鲍峡镇云盖寺不仅有绿松石矿,而且还有古代采矿遗迹分布。春秋殉人墓遗址中出土的绿松石饰品矿料微量元素特征与其很相似,说明其绿松石原料就来自此地。
4.侍卫奴婢随墓主人沉睡
2006年3月起,考古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过程中,发掘出的7座殉人墓葬,都无一例外发现了殉人。在已发现的春秋殉人墓中,考古人员发现有的墓主人旁边的殉人手中牢牢握着一件铜矛,没有任何陪葬品,下面也没有朱砂。据此分析,这是墓主人的男侍卫。
而在3、5、6号墓中,殉人则被“踩”在墓主人脚下,没有任何随葬品,尸骨下面也无朱砂。人骨专家鉴定,3座墓中的殉人均为年轻女性。显然,她们均是墓主人的奴婢。
随着殉人楚墓群的发掘,黄凤春等考古人员首次明确推断,春秋楚墓中殉人身份较低,主要是侍卫、奴婢,年龄都在20岁左右。
5.两千年前竟会用类似502胶
文物保护人员在修复中发现,春秋殉人4号墓出土的一柄铜剑上镶嵌的绿松石背面,残留有一种浅黄色物质,疑为黏结材料。
“铜剑镶嵌绿松石处黏结材料中含有大量的高级饱和脂肪酸酯,其主要成分是蜂蜡。”黄凤春教授介绍说,这证明,早在两千多年前,楚人便会使用蜂蜡在铜器上粘合宝玉石。“类似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502瞬间强力粘合剂。”
6.先民会纯石灰脱毛制皮革
在春秋殉人4号墓出土的一把铜剑上,考古研究人员发现剑鞘裹有一层皮质材料。中国科技大学专家研究发现,皮质材料已老化、开裂,触之即成粉末,脆性很大。
黄凤春教授记者说,这项研究表明,我国先民在春秋中晚期制革过程中,已开始利用纯石灰脱毛浸灰工序,并且可能还使用了铁-铝盐混合鞣制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