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失败

宋神宗二次罢相王安石,宋哲宗却要了王安石的命(图3)

王安石变法最后以失败告终,归纳起来,主要原因如下:

1、根本原因

王安石变法只是局部调整,并未从根本上改革。

2、重要原因

在新法的推行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3、主要原因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损害了统治阶的利益。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因此,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有些地方官拒绝执行新法。

4、直接原因

宋神宗后,保守派司马光当政,新法被废除,即便是一切行之有效的新法,也被完全废除。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

1)王安石变法触动了士大夫和地主阶级的利益(士大夫是统治阶级的中坚力量,地主阶级是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2)变法到后期,其中的漏洞以及不合理的地方被放大,引起了人民的不满(比如青苗法,这项措施本是为了抑制兼并,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救济百姓,但实际执行却出现偏差: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加上官吏为了邀功,额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勒索,百姓苦不堪言。这样,青苗法就变质为官府辗转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苛政。元祐元年(1086年)停止执行。)

3)皇帝的压力也很大(皇太后就曾明确反对),产生了动摇。

4)改革不是一个人的事情,王安石在用人方面出现偏差,直接导致了变法失败。

王安石变法遭到失败,除了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外,王安石变法中推行的政策,以及实施方法,也是值得推敲的。

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问题:

1、政策未能对症下药

王安石鉴于庆历新政的失败原因在于官僚集团的反对,改革不及于官僚体制。因此王安石的变法所针对的只是皮毛,远未到核心问题——支出太多,而支出太多则是因为冗官。财政问题解决不了。但王安石的改革非但不是针对支出太多问题,反而是以增加国库收入为主,如此则不能解决财困。又如军事改革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非针对到宋朝的军事死穴——强干弱枝、重文轻武政策。不过元丰官制改革重点在解决兼职暂代导致的冗官问题,此由神宗推行,效果不大。

2、政策本身之缺点

如青苗法之实行,与理想相去悬绝。如果贫困民户自愿请贷官钱,尚有可说,但实际上是地方官强迫农民五家互保后在逐家派定数目,称为散青苗,地方官为了保障秋后本息全部收回,散派的对象是中上之家而非贫下之户,盖怕贫下户无力偿还,这还谈什么惠民呢?而青苗法中要收取利息二分,即是百分之二十,这数目是一般平民所不能负担的。

3、托古改制

王安石说他的新法皆出于先王及孔子遗训,以塞反对新法之人的口,如将青苗法比之“周礼”之泉府;免役法本之于“周官”的府史胥徒,王制之庶民在官禄足以代其耕;保甲法比于先王之农为兵,市易法比于汉之平准。古今风俗不同,环境各异,源于古制的新法,未必一切都合时合宜。

4、刚愎自用

王安石性刚,与神宗议论国事,有所抗辩,声色俱厉,神宗每为之改容听纳。创行变法之初,司马光曾致函叫他不要用心太过,自信太厚,王安石覆书抗议,深不以为然,二人本是极要好又互相推重的朋友,从此画地绝交。

5、任用非人

王安石不乐闻逆耳之言,但喜欢听人恭维和奉承话,于是投机份子章惇、吕惠卿、李定之流,曲意迎合,因缘重用,遂使新法的推行变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