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的边缘为什么会有锯齿

最初的邮票边缘是没有锯齿的,所以使用者需要用剪刀方能从邮票方格分离出来。到1854年在英国首先出现有齿孔的邮票。根据齿孔的形态,齿孔分为:齿、毛齿、盲齿和漏齿

光齿:是在邮票打孔后,齿孔中的圆形纸屑完全脱落,孔洞边缘光洁,称光齿。

毛齿:齿孔中纸屑未完全脱落,孔洞边缘不光洁,呈毛状,称毛齿。

盲齿:在邮票打孔后,只有印痕,齿孔中的纸屑没有脱落,孔未通透,称盲齿。

漏齿:应该打孔而漏打齿孔的,称漏齿。

齿孔度数,是表示齿孔的量度,测量方法是把邮票放在量齿尺上,看在2厘米的长度内有几个齿和几个孔。如一枚邮票有12个齿和12个孔,那么这枚邮票的齿孔度数就是12度;如有11个齿和12个孔,那么这枚邮票就是111/2度。测量齿孔度数的方法是法国集邮家勒格拉于1866年提出的,一直沿用至今。

测量齿孔度数是研究邮票的一项内容,也是鉴别邮票真伪和区分不同版次的重要依据之一。我国邮票的齿孔大多数是11度、111/2度、121/2度和14度。但有时因不具备打孔条件(如战争时期等),小部分邮票也没有齿孔,这种邮票收藏价值普遍高于有齿孔邮票。有时邮政部门为了满足集邮者的需求而故意发行无齿孔邮票,例如我国在1962年8月8日发行的纪94号邮票“梅兰芳舞台艺术”和1963年8月5日发行的特59号邮票“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