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5日,IBM工程师乔治·劳雷尔(George Laurer)去世。他和乔·伍德兰德(Joe Woodland)被认为是条形码共同发明人。伍德兰德发明了一种可以从任何方向读取信息的靶心状符号,但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劳雷尔等人在伍德兰德的基础上,设计出了应用更广泛的条形码。
从食品到日用品、从衣服到书籍,条形码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你知道它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吗?一起来看看条形码的前世今生吧~
什么是条形码?
条形码(barcode)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
常见的条形码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条和白条排成的平行线图案。条形码携带了许多信息,包括物品的生产国、制造厂家、商品名称、生产日期、图书分类号、邮件起止地点、类别、日期等,因而在商品流通、图书管理、邮政管理、银行系统等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们为什么需要条形码?
条形码之所以这么流行,其实是起源于一个基本问题:几乎所有行业都需要一种迅速读取数据的方法。最先提出解决方案的人是德雷克塞尔大学的学生乔·伍德兰德(Joe Woodland)和他的同学,他们在1952年申请了一项专利——一种可以从任何方向读取信息的靶心状符号。他们开始只是想在杂货店实行这一方法,但在读取技术这一方面陷入了困境:因为就算发明者能够设计出不同意义的线条,扫描器却未必能知道它所代表的意义。这方法也就因此搁置,主要还是归咎于当时的科学技术不够先进。
与此同时,还有另一个产业也迫切地需要这种极快的读取速度,那就是铁道业。当火车从地平线上的一个小点到从他们面前飞驰而过,他们的任务就是鉴别出这列火车的所有者,因此这种可快速扫描的标签成为了他们一直追寻的梦想。
KarTrak——条形码的雏形
1959年,铁路研究和开发部的经理们齐聚一堂,希望探讨出一种能够从快速行驶的火车上抓取序列号和物主信息的方法。来自俄亥俄州西尔韦尼亚的大卫·柯林斯和克里斯·卡帕撒比利斯接受了这一挑战。
1962年,他们研制出了一种白光系统,称之为“KarTrak”。
这种系统的车上设备主要是符号板,符号板由高折射率的玻璃微珠制成,具有由原光路反回的特性。符号板包含红、蓝、白、黑4种颜色的13种模块,并按车号固定编定码组;地面设备是扫描器。当扫描器用氙气白光扫描车辆的符号板时,符号板即对地面设备反射回不同颜色的编码信息。地面设备接收反射来的信息后,经过滤色片、光电转换、译码、校核后输出采集的车辆号码,送往处理中心。五年后,几乎所有的北美火车都被要求安装上该系统。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Kar Trak”白光系统抗污染能力较差,随符号板使用时间的增长而车号采集的错误率增大,并且在全国范围上使用氙气灯以及培训铁路员的费用过于高昂,因此这种系统从70年代起就不再使用了。
条形码扫描仪的出现
到了1967年,一个自主研发的靶心型的收银系统在辛辛那堤的克罗格百货行安装,随后在瑞士Migros零售公司也出现了它的身影。这种条形码不仅可以进行快速价格扫描,还可以实时地告诉零售商哪些商品已被售出。然而不管系统是如何的方便,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无法解决。那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商品都有一种标准的码,然后通行全国。并且还需要一个通用的扫描仪。因此,所有厂商就共同成立了一个组织去解决这些困难。
在这时候,“KarTrak”的发明者柯林斯又冒了出来,他和他的公司已经发明出了识别这种线条的工具。其中使用到的技术你一定已经知道了,那就是——激光。他们发现氦氖激光器可以完美地识别出条形码,具有快速性、精确性和可靠性。
条形码逐渐成形
当通用汽车将该系统应用于识别装配线上的发动机和轮轴时,柯林斯可以说是取得了他人生中首次巨大的成功。在生产线上使用这种条码比配备经验丰富的标签录入员出错率更低。而且人们只需要在物品上粘贴一张条形码贴纸即可,费用十分便宜。既然条形码这么低廉、高效,那其他的汽车公司也不甘落后,同样采用了这一系统。正是因为这种高速、高效的发明为商业带来了大量利益,条形码便开始流行了起来。
之后,全美国连锁食品企业协会也制定了一种商品用条码——UPC码(Universal Product Code),也就是IBM工程师乔治·劳雷尔(George Laurer)参与发明的条形码。它是一种长度固定的连续型条码,由于其应用范围广泛,又被称万用条码——这就是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条形码了,甚至在人体艺术业中也能找到它的身影。
如今,条形码已经演化出了众多版本: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管理局(NASA)采用了三维条形码,它可以直接嵌入物体的表面;
杂货店使用的是UPC码来标识商品;如今,二维码(QR码)成为了时代的宠儿。在手机上读取即时信息,跳转链接,甚至收付款,它能比普通条码储存更多的资料,表示更多的数据类型,且在扫描时无需直线对准扫描器。
条形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如此多的便利,所以当我们再次站在超市结账处看着被扫描的商品时,请为那些发明家付出的心血而心怀感激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