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学生主要集中在书院中学习,在书院中,有一个特殊的角色:山长。那你知道古代书院的主持人称之为「山长」吗?
「山长」是古代书院的主持者,他不仅负责书院的组织管理工作,同时还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故山长也有「掌教」、「主讲」的称谓。其出处源于《荆相近事》。
「山长」一词最早见于五代十国时期。史料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好学能文的永州名士蒋维东,隐居衡岳 (即南岳衡山),以讲学为生,受业者众多,蒋维东被尊称为山长,山长这一称呼由此而来。此后,宋代、元代、明代、清代一直沿用这一称谓。
清代,乾隆皇帝认为「山长」这一称呼显得没有文化内涵,便将其改为「院长」,但人们习惯上仍然称书院的主持人为山长。
元明清三代如何选「山长」?
明代以前对于书院山长的任职资格没有硬性规定,但在当时,山长对于书院的管理和声誉都至关重要,所以担任山长的人多是德才兼备或科第出身。
元代时,书院山长多数是由朝廷直接委任,冠以行政级别,领取朝廷俸禄。
明代的书院山长有的是地方官聘请,有的是地方绅士公推,有的就是书院创办者自我任命。
清朝时期,山长的选聘程序大致同明朝。地方州县书院的山长人选由地方官会同乡绅「公举」,乡绅的话语权增大。
注: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指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