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局江湖,推杯换盏之间都是学问,有人几杯下肚便觉得飘飘然。也有人酒过三巡仍屹立于酒桌之上,如何才能做到“众人皆醉我独醒”?
这份酒桌上“千杯不醉”的秘籍赶快收下吧!
在各个文化里面都有酒。在早期,酒是珍贵的东西,都是用于奉献给神灵、祭祀、朝拜。人们喝了酒以后会有精神的愉悦感,这和很多地方出现了烟草、咖啡、茶叶一样,都可以让人产生一定程度的愉悦感。世界各地的酒,由于各个地方文明的发展进度不一样,要求不一样,产生的酒也不一样。比如说葡萄酒,它是佐餐酒,也就是说不同的酒配不同的食物。像吃牛肉要喝红酒,因为它里面的单宁成分有助于牛肉的消化;吃鱼虾的时候要喝白葡萄酒,它可以解腥气。葡萄酒可以让食物变得更加美味、更加容易消化。
为什么说西洋的酒配中国菜不适合呢?
因为西餐中大虾就是大虾,牛排就是牛排,而中国菜是各种食材炒在一起,你说是以海鲜为主?蔬菜为主?还是肉类为主?所以,不像国外,酒有一种佐餐助消化的作用。在中国的很多场合,人们喜欢喝的是白酒,就直接跳过佐餐这个阶段了。如果一桌子都是大老爷们儿,大家都在喝白酒的时候,往往菜吃得比较少;而如果都是妇孺,那可能一桌菜都吃光了。因为喝白酒往往会抑制胃口。
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喝白酒呢?
因为喝白酒会直接产生一种微醺的感觉,直接就有精神兴奋的作用。而红酒除了佐餐以外要喝得多一点,才会有兴奋的感觉。所以,当酒精变成了直接从精神上享受的时候,就没有佐餐的作用了。
那为什么有些人喝酒容易醉,有些人喝酒不容易醉呢?
那是因为人体分解酒精的酶有多有少,释放的速度不一样。有一个字叫“醋”,左边一个“酉”字,右边个“昔”字,“酉”字一看就知道是酒的意思,而“昔”字上面是一个“廿”也就是“20”的意思,底下一划,再底下一个“日”字,就是“21 日”。古代有这样的说法:酒酿不好,酸了就变醋。其实就是说酒酿得过头了,21日就变成醋。化学上来说,酒叫乙醇,醋叫乙酸。乙醇脱氢变乙醛,再脱氢就变成乙酸。也就是说,酒最后会变成醋。酒喝进去以后也是这样的过程。酒到了体内,肝脏的乙醇脱氢酶,把乙醇脱掉一个氢,乙醇就变成了乙醛,然后再经过乙醛脱氢酶脱掉一个氢变成乙酸。经过这么一分析,好像喝酒也挺没劲儿的,酒喝进去以后全变成醋了。确实,有些人(这些化学反应)变得快,就酒量大,有些人变得慢,就酒量小。
而有些人脸容易红,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他们体内缺少第二种酶。当乙醇变成乙醛,乙醛有强烈的扩血管作用,会引起脸红,浑身皮肤发红。如果他们缺少乙醛脱氢酶,乙醛就没办法变成乙酸。乙醛在体内大量蓄积后就出现了这些副反应。所以,喝了酒脸容易通红的人其实不适合喝酒,乙醛的毒性比乙醇要大得多,情愿酒精多一点,也不要乙醛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