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介绍了“腊月”的来由,也介绍了腊月的一些风俗,下面来介绍一下“正月”是怎么回事。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里来是新春”……为什么把农历一月称为“正月”,这个“正(zhēng)”表示什么意思呢?
在我国上古时期,每年以哪个月为第一个月,各朝代都不尽相同。据说,夏朝把一月作为每年第一个月,而商朝、周朝、秦朝却分别把十二月、十一月、十月作为每年的第一个月。这些朝代每更改月份次序,都把更改后的第一个月称作“正月”。
所谓“正”就是改正的意思。据此可推知:“正月”的“正”应读为“zhèng”。
周朝时,国家大事都安排在每年开头的正月处理,所以“正月”又名“政月”。秦始皇(嬴政)正月出生,取名为“政”。他觉得“正月”的“正(zhèng)”和自己名字同音犯忌,就下令把“正月”的zhèng改读为zhēng。后来,正月也称“新正zhēng”,正月初一称为“正zhēng旦”。这种读法一直沿用至今。
正月(春节)习俗有哪些?
1. 正月初一:开门炮仗、拜年、给压岁钱、占岁、贴画鸡、聚财;
2. 正月初二:祭财神(开斋日)、姑爷节;
3. 正月初三:羊日、烧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
4. 正月初五:迎财神、路头神、送穷、开市;
5. 正月初六:石头生日、送穷(送子);
6. 正月初七:人日、捞鱼生、摊煎饼、踏青、登高;
7. 正月初八:谷日、顺星;
8. 正月初十:石不动、贺老鼠嫁女;
9. 正月十五:元宵节、灯会、吃元宵、演社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